杜甫草堂简介(成都杜甫草堂的魅力在哪里)
对于真正热爱诗词的人来说,草堂的意义,如同儒生眼中的孔祠,僧人心中的菩提树,道教人士所崇敬的函谷关,更是基督、犹大、教徒心中的圣城耶路撒冷。这里是诗家之圣地,犹如浣花草堂,充满了诗意与韵味。
有一位老人,他仅凭平仄和格律,就让无数后代的文人顶礼膜拜。当年,他就在这个看似破落的草堂中实现了诗歌的集大成。这个“集大成”对于杜甫而言,是名副其实,对于他人,却仅是过誉之辞。
草堂,是杜甫走向唐诗巅峰的舞台,是他成为圣人的圣地。倘若圣人有所谓的悟道之地,那么草堂便是杜甫的成圣之所。在唐诗的海洋中,杜甫一人便独占七分。而这七分的美好、力量与魅力,大多都与草堂息息相关。
未曾体会到杜诗之美的人,无法想象杜诗的力量有多么恐怖,无法领略杜诗的魅力有多么动人,也无法理解杜诗的美好有多么绝伦。而这些动人的杜诗,大多都是在草堂期间诞生的。
草堂,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唐诗的代名词。从唐代以后,越是大诗人大词人,越能了解杜诗的庞大渊博和深不可测。太多太多的典故,都是从草堂开始,而草堂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充满故事的典故。
草堂之后的每一首诗,都仿佛被后人视为难以超越的高峰。从此之后的所有岁月,尽管有人对杜甫有所质疑,但无人能否定杜诗的魅力。后代诗人词人巧妙地从杜甫的技巧、组合、结构、典故甚至字句中汲取营养,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读稼轩词时,那句“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不禁让人想起杜诗的“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呆痴之气。这样的融合,在诗词中不胜枚举。
草堂,不仅是诗的圣地,更是诗人的灵魂归宿。在这里,杜甫用他的才情和心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里,是诗词的殿堂,是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心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