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大盘指数(大盘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分
解读股市语言: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
当我们谈及股市,常常听到“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这些专业术语。究竟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了解到大盘指数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在我国股票市场中通常特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
上证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其中,发行量作为权数,包括了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作为反映上海股市价格变动的重要参考。
深证指数,则从深圳证券交易所选取市场代表性强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样本,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这里的权数是流通股本,基日为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数设为1000点。通过深证指数,我们可以了解深圳股市的价格变动情况。
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虽然按定义是同一概念,但在实际作用中却有所不同。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而股票指数则是反映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表示某一时期股价相对于另一时期的变动百分比。股票指数作为一个相对指标,能更精确地衡量股价的长期变动。
我们还需要了解股票市场,这是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它包括了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02年的荷兰,但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这个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的活跃之地,也是经济金融活动的晴雨表。在中国大陆,上交所和深交所是两个主要的交易市场。
了解这些股市术语和背景知识对于参与股市投资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