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消息官网
关于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解读
近日,官方宣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一改革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一改革的要点。
一、退休年龄调整方案
1. 男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将从60周岁逐步延迟至63周岁。这一调整将采取“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的节奏,以确保平稳过渡,15年内完成。
2. 女性职工:针对不同退休群体的特点,实施差异化的延迟策略。原50周岁退休群体,退休年龄将逐渐延迟至55周岁;原55周岁退休群体,则将延迟至58周岁。调整节奏同样是“每两个月或四个月延迟一个月”。
二、配套政策调整
1. 养老金缴费年限:为了确保养老金制度的稳健运行,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提高。从2030年1月1日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的增加幅度为6个月。
2. 弹性退休机制: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职工在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但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下限。支持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延迟退休,最长延迟不超过3年。
三、实施原则与保障措施
1. 基本原则: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确保改革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影响。
2. 职责:各级人民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养老托育服务,鼓励就业创业,为延迟退休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3. 配套政策:国务院将细化实施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制定弹性退休具体办法及促进就业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政策实施时间表
1. 启动时间:2025年1月1日。
2. 过渡周期:退休年龄调整过渡期为15年,缴费年限调整过渡期为10年(2030年至2040年)。
这一改革对于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这一改革能够平稳推进,为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劳动者带来更多的福祉。若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