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是什么梗
PTSD:从医学概念到网络热梗的演变之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网络热梗。其中,PTSD这一原本属于医学领域的术语,也逐渐被网络文化所影响,演变成为一个流行的网络梗。那么,究竟什么是PTSD网络梗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下。
一、梗的起源与定义
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原本是一个描述个体经历严重创伤事件后产生的持续性精神障碍的医学术语。随着影视剧和网络文化的普及,PTSD逐渐被泛化,成为对某类事物产生条件反射式反应的代名词。
以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的“爬山梗”为例,网友们因此对“爬山”这个词产生了调侃式的PTSD。再比如,部分网友因厌恶“战狼”系列电影,看到相关词汇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被戏称为“战狼PTSD”。
二、网络语境中的PTSD用法
在网络语境中,PTSD主要用来表达负面情绪的条件反射。在饭圈中,因过往冲突而对某些明星或粉丝群体产生排斥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当遇到轻微不适时,网友们也会用PTSD来自嘲幽默,如理发效果差时称“理发PTSD”。而当大火流行事件被重新提及,引发集体回忆甚至反感时,也会用PTSD来形容。
三. 与原意的区别
虽然网络语境中的PTSD与医学定义有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异。医学定义中的PTSD指的是因战争、性侵、自然灾害等重大创伤而触发的持续噩梦、情绪麻木、高警觉性等症状。而网络语境中的PTSD则主要用于描述对日常事件、网络热梗、娱乐内容的短暂抵触、调侃和玩梗行为。
四、典型场景举例
1. 娱乐领域:影视剧中的名场面可能会引发观众的调侃式PTSD,如某个角色或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产生抵触或调侃的情绪。
2. 社交互动:在聊天或社交媒体上,用“我对XX有PTSD”来表达对某一话题或事物的厌倦和排斥。
3. 亚文化圈层:在二次元、游戏等亚文化圈层中,粉丝可能会对特定角色或玩法产生抵触心理,称之为“XXPTSD”。
网络语境中的PTSD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梗,用于表达情绪或进行社交互动。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情绪化的表达,与真实的医学概念存在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