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上一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
《长恨歌》中的恨意何在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道出了深深的恨意。这句“此恨绵绵无绝期”触动人心,那么这其中的恨究竟涵盖了几层深意呢?
一、生离死别的无尽之痛
唐玄宗未曾想过他深爱的杨贵妃会被人所害,他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获得杨贵妃,却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失去了她。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无法保护心爱的人,权威受到挑战,心中的痛与恨可想而知。杨贵妃之死给他带来的仇恨和遗憾,如同山般沉重,永无止境。
二、无尽思念的刻骨铭心
失去皇位后的唐玄宗,身边围绕着的不再是他心仪的佳人。思念杨玉环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啃噬他的心。这种思念之恨,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更加深刻,永无消散之日。
三、美好瞬间的无法长久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提出的永恒与无常的关系,是古人普遍关心的问题。生命有限,感情亦是如此。无论唐玄宗和杨玉环如何渴望天长地久,终究无法抵挡生命的终结和感情的变化。这种无法长久的恨意,伴随着人生的无常,成为他们无法逃脱的命运。
四、自我才华的不被赏识之恨
古代的文人常常借写嫔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借杨贵妃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无法获得皇帝赏识的恨意。这种恨源于自己的满腹才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与杨贵妃的命运相似,都是无法逃脱的命运。白居易在这里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无法长久这一深刻哲理。
《长恨歌》中的恨包含了生离死别之痛、无尽思念之恨、美好瞬间的无法长久以及自我才华的不被赏识之恨。这些恨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白居易笔下的这一经典之作的主旨。而这恨意,如同白居易笔下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刻而生动,让人深思。参考资料包括《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