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它揭示事物通过内在矛盾运动实现自我否定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深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事物的自我否定和内在矛盾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事物并非因为外部因素的强制作用而否定自我,而是由内部的矛盾运动所驱动,自我否定与生长的过程如同麦粒的发芽生长。这是一个自然的、内在的过程,而非外界强加的力量。
辩证的否定观体现了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实现质的飞跃,这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的产生并非完全割裂与旧事物的联系,而是在继承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联系环节。这两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辩证否定的实质在于扬弃,即克服与保留的统一。在否定旧事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其消极、过时的因素,体现发展的间断性。我们也要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体现发展的连续性。这种扬弃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
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相比,辩证的否定观有着根本的对立。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往往将否定视为外部强加的,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割裂了否定与肯定之间的联系。例如,文化虚无主义盲目否定历史遗产,或者复古主义盲目固守传统,都是对辩证否定观的背离。
从方法论和实践意义的角度来看,辩证否定观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启示。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看到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方面,避免走向极端。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辩证否定观也要求我们在正视矛盾、推动变革的保持发展的连续性。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有些人会提出“全盘西化”或“否定传统”等极端观点。这时,我们需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既反对一味模仿西方,也反对盲目固守传统。我们要在保持文化自信的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否定观是我们理解事物发展内在逻辑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理解这一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过程与规律,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