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护长裙竹荪,让其生长得更好
温湿度调控是长裙竹荪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菌丝阶段,温度需要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维持在65%-75%,可以通过覆盖薄膜和适当通风来实现。当进入子实体阶段,温度要控制在20-22℃,湿度则要提升至85%-95%。尤其在菌蕾期,要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腐烂;而出菇期则需要每日喷雾,以保持适当的湿度。面对极端天气,如低温时我们要加盖薄膜进行保温,高温时则要加强遮阴并增加通风频次。
通风与光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菌丝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培养料需要疏松透气,每日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而在子实体发育期,需要100- lx的散射光,同时要保持“七分阴”的环境,可以通过搭建遮阳棚来实现。
在培养料与覆土管理方面,我们需要选用经过发酵的竹屑、稻草、玉米秆等混合材料,确保其含水量为70%、pH值为5.5-6。发酵后还需加入细土、尿素等以调节营养。播种前,铺料厚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覆土方面,选用偏酸性的泥沙土,厚度3-5厘米,保持疏松透气,同时含水量也要适宜。
在水分管理方面,菌丝生长期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和土壤湿度维持,干旱时只需少量喷水。而到了出菇期,喷水的频次和方式就要有所调整。晴天时要多喷雾状水,阴雨天则停止喷洒。夜间可以通过“跑马水”的方式保持沟底浅蓄水。
病虫害防治同样重要。定期掀膜通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若菌蕾出现萎烂,可以通过插竹管透气蒸发水分,并撒石灰来调节土壤。对于白蚁和蛞蝓等虫害,可以使用灭蚁灵诱杀和撒石灰粉的方式进行治理。
在采收与后续管理方面,要在菌裙完全展开、孢子未自溶前(通常是早晨)进行采收,避免子实体倒伏。采后需要清理残留菌托,覆土补平并调节湿度至65%,为下一茬出菇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的综合管理,我们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长裙竹荪的产量,还能保证其品质。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长裙竹荪的生长阶段动态调整环境参数,以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