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是唐代文人韩愈为友人严谟赴任桂州观察使而创作的一首深情送别诗。在这首诗中,韩愈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桂林山水与送别之情完美融合,展现了一幅别具一格的桂林风貌画卷。
从标题来看,“同用南字”暗示了此诗与友人的唱和之作,共同押“南”字韵脚,体现了唐代文人酬答之作的常见形式。
首联“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以“八桂”点明桂州之地,强调其位于湘南的独特地理位置。这一联为后文的山水描写作了铺垫,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颔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簮”,是诗中的千古名句。在这一联中,韩愈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漓江比作青罗带,山峰喻为碧玉簪,以柔美的意象展现了桂林山水清丽秀润的特质。这一联语言凝练,色彩明丽,成为后世赞美桂林山水的经典表述。
颈联“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则通过描绘当地的物产丰饶,展现了桂州的风土人情。翠羽和黄甘的描绘,不仅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丰富,也隐含了韩愈对当地民生富庶的赞美。
尾联“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则是情感升华的部分。韩愈以“远胜登仙”来强调桂州景致之美,认为在此地任职堪比飞升成仙。这一联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欣羡与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感。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时韩愈任兵部侍郎,而严谟则由秘书监调任桂管观察使。虽然韩愈未曾亲自到过桂林,但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和文学积淀,勾勒出了桂州山水人文的独特风貌。
此诗的特色在于虚实结合,以大量笔墨描绘桂林山水,突破传统离别诗的悲情基调,展现了一种豁达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善用比喻与白描手法,兼具画面感与音韵美。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深情的送别之作,更是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文学符号,历代传诵不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