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苏州的文化盛宴与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盛况空前,举世瞩目,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中国首次承办,也是当时国际遗产领域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会议。接下来,让我们回顾这次大会的几大亮点:
一、组织与筹备的壮丽篇章
本次大会由国务委员陈至立任组长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等多部门及江苏省、苏州市的协同参与,共同完成了这次盛会的筹备工作。共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代表共襄盛举,人数高达700余人,其中包括了200多名记者。
二、主要成果: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中国遗产项目申报取得了重大进展,"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宫、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也提交审议。会议作出了重大突破,修正了原“凯恩斯决定”中的申报限制,允许各国每年最多申报两项遗产,这一决策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在中国建立“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提案,增强了区域遗产保护能力。
三、会议特点与深远影响
本次会议议题广泛,涉及遗产保护监督、濒危遗产名录修订等多项内容,共作出240项决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与会代表对中国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会议在敏感议题上取得突破,并成功展现了“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和平发展”的主题。江苏省及苏州市为参会代表组织了丰富的文化展示活动,展示了中国遗产保护成果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四、相关文件的深远意义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强调遗产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宣言将为世界遗产的青少年教育提供重要指导,推动全球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保护人类共同的遗产。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是中国文化的一次盛宴,也是全球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个里程碑。这次大会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为全球遗产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