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春联的起源是什么)

民俗文化 2025-04-08 18:46www.17kangjie.cn民俗文化

腊月二十八,这是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忙着打糕蒸馍贴花花,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习俗便是贴春联。

说起贴春联,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典故。早在五代之前,百姓们并没有在门上贴春联的习惯,而是在门两侧贴上桃符。据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面绘有“神荼”和“郁垒”两位神祇,用以消灾免祸、趋吉避凶。

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突发奇想,他认为每年春节都贴桃符有些乏味,想要有所创新。于是,在一个除夕之夜,他命令大学士辛寅逊撰写春联,代替原有的桃符。辛寅逊展开笔墨,等待皇帝的吩咐。孟昶思索片刻,吟出了两句喜庆吉利的话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话意味着新年享受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春意盎然。这两句话诞生后,民间开始流行贴春联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宋朝,百姓们将春联称为“桃符”。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便是对这一习俗的真实写照。到了明朝,朱元璋更是下令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以示喜庆。他将春联从桃木板移至红纸上,这一改变更加普及了贴春联的习俗。

如今,腊月二十八贴春联的习俗已经流传至今。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门口贴上春联,祈愿来年生活顺心、万事如意。读者朋友们,如果今天还没有贴春联的话,赶快行动吧!贴上春联,迎接新春的到来。在这里,我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猪年大吉!

上一篇:打扫卫生怎么预防身上痒过敏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