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燕子的诗句(有关燕子的古诗)
深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燕子频频飞临江上低小的茅屋,它们衔泥筑巢,不经意间弄脏了琴书,甚至有时追逐飞虫而误打着人。这情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略带些许调皮。
随着春天的脚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日渐长的阳光照耀下,江山显得尤为壮丽,春风拂过,带来花草的清香。燕子归来,衔泥筑巢,沙地上的鸳鸯在温暖的阳光下悠然入睡。
提及燕子,我们不禁想起孟浩然的《赋得盈盈楼上女》中的诗句:“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中,与人们共享生活的喜悦。刘禹锡的《乌衣巷》亦有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燕子这一普通生命的共生共荣。
杜甫之后,刘禹锡又有诗句描绘燕子:“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表现了一种家庭的温馨与归属感。而在戴叔伦的《苏溪亭》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则借燕子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感慨。李商隐的《无题四首》其四则写道:“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展现了一种岁月流转与人生无常的深沉情感。
宋代的葛天民在《迎燕》中则以一种温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的到来。阳春三月,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主人并未放下旧时的遮帘,而是热情地迎接新燕的到来。微雨沾湿了燕子的翅膀,它衔泥筑巢,带着落花的香气。巢成雏长,与人们共度年华。这描绘的不仅是一个迎接燕子的场景,更是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燕子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形象,它既是春天的使者,也是家庭的象征。无论是杜甫的壮丽描写,还是刘禹锡、戴叔伦等人的深情表达,都展现了燕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