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我们一同启程,追寻知识的足迹,深入领会古诗的韵味与内涵。
1. 知识技能:
掌握新字“孟、陵、鹤、浩、唯、州”,正确书写易错字如“陵”与“州”。 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其韵律之美。借助注释与想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 过程方法:
通过关键词如“故人”“孤帆”体会诗歌的情感。结合送别诗的主题,对比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等诗歌,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离别之情,激发对古典诗词文化的兴趣,培养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想象如“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等丰富的诗歌画面。
难点:感悟诗人目送孤帆背后的怅惘与深情,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展示
1. 情境导入:展示黄鹤楼的壮丽景色,简述其与名人的故事,为古诗的学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 解诗题,读通诗句:从诗题入手,了解诗人、地点和目的地。朗读诗句,注意韵律和节奏。
3. 品析诗意:理解前两句,感受烟花三月的繁华与离别之情;感悟后两句,想象孤帆远去的画面,体会不舍之情。
4. 情感升华:对比其他送别诗,感受古诗中的“离别文化”。通过诵读和背诵,深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作业设计创意无限
1. 基础任务:背诵并默写古诗,用彩色笔圈画诗中景物,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2. 创意任务:根据诗意绘制连环画,配简短文字描述,让古诗活起来。
3. 拓展任务:搜集其他送别诗,如《别董大》,摘录喜欢的诗句,拓宽视野。
五、教学资源大放送
多媒体课件带你领略黄鹤楼与扬州的风光,还有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故事、唐代扬州的历史地位等丰富资料。让我们沉浸其中,多角度品读、对比与想象,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感悟的双重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过程,相信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与韵味,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