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议论文800字高中
历史的洪流奔腾不息,每个时代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独有的印记。当我们凝视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当我们目光转向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穿越丝路风沙的坚韧与不屈。这些文明遗产不仅是工匠们巧夺天工的体现,更是华夏先民担当精神的凝聚和传承。正是这份担当精神,犹如不灭的火种,点燃了文明的薪火,成为民族精神的脊梁。
担当,是文明之光在黑暗中闪烁。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展现了他对历史使命的执着追求和对文明传承的坚定担当。即使在遭受腐刑之痛时,他仍坚持秉笔直书,用文字超越了个人荣辱。同样,敦煌藏经洞的守护者王道士,在无知与饥寒交迫中守护典籍二十余载,这份朴素的担当精神让中华文脉得以延续千年。
担当,是民族气节在潮头挺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展现了民族英雄的坚定信念和民族精神中的担当基因。当敦煌经卷流散海外时,常书鸿放弃巴黎画室,选择守护残卷;当莫高窟壁画日渐斑驳时,樊锦诗将青春奉献给了数字敦煌的保护与传承。这种担当精神让文明的火种在时代更迭中永不熄灭。
担当,是新时代的精神明镜照鉴未来。当代的担当者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文物守护者、敦煌研究院用VR技术重现千年佛国的先驱们,用现代科技守护着文明的传承。他们不仅是技术的革新者,更是文明守护者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者。站在鸣沙山顶远眺,月牙泉的碧水与莫高窟的沧桑交相辉映,那些接力守护敦煌文化的“敦煌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担当的真谛。无论是司马迁、林则徐还是常书鸿、樊锦诗,他们的担当精神如同敦煌壁画中那永不褪色的朱砂,在历史长卷上勾勒出文明的轨迹。当我们触摸这些历史的印记时,更应该读懂其中蕴含的担当密码,让文明的火炬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历史的传承还是现代的演绎,无论是文字的描述还是艺术的展现,这份担当精神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种精神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