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投笔从戎”的成语典故)
家政知识 2025-04-18 06:25www.17kangjie.cn家政服务公司
班超,字仲升,乃东汉扶风郡平陵人士,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之地也。他自幼胸怀壮志,机智过人,辩才无碍,饱读诗书。家族背景显赫,其父班彪与兄班固,皆为名震四海的历史学家。那部千古流传的史书《汉书》,正是他们父子辛勤编撰的成果。
公元62年,即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至洛阳,担任校书郎之职。班超与其母亦随之赴京。但因家境清贫,班超选择了在官府抄书以维持生计。
班超胸怀大志,久而久之,他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抄书工作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某日,当他正在挥毫泼墨时,内心的厌倦与苦闷突然涌上心头,他猛地摔下笔,叹息连连。他豪情满怀地说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即使没有高远的志向和谋略,也应当效仿古代的博介子和张骞,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怎能长期困于此等抄书之业?”
周围的人们听闻此言,皆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万分,言道:“平庸之人又怎能理解壮士的雄心壮志呢?”
后来,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朝廷征召士兵出征,班超毅然投身军旅。他英勇善战,大败匈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受命出使西域。他以智勇双全,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有效地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这一行动不仅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更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在西域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他为边境的安全以及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事迹激励了后人,“投笔从戎”已经成为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代名词。
上一篇:熔炉为什么在中国被禁(电影《熔炉》为什么会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