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影响

民俗文化 2023-06-27 22:03www.17kangjie.cn民俗文化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有一定合理性(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①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官吏经考试选拔,提高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③士子通过科举获得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④科举制度统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①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②促进人们的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③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④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思想。
(3)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①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②考核策问与诗赋,有利于检验人的能力;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考试制的国家。
2.消极影响:
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1)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2)科举制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①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②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③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而学习,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科考上。
(3)科举制度束缚思想,败坏学风。①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②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他们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形成了独立性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③形成了功利色彩的畸形读书观、学习观,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这些思想长期束缚人心。
教育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在现代学校应试教育中也不难发现
拙见现代教育更多的是“教育”人
如何成为合格的社会机器的一部分
社会机器不需要太过“另类”的螺丝钉,
正如某教授说会哭的螺丝钉容易生锈
少数人有幸接触到如何管理社会机器的教育
便可以有更别具一格的思维、更与众不同的认知
来参与到社会机器的管理中
不可否认学校教育给予了能思考到这一层次的认知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
非正规教育的形式,以及终身教育的趋势
都应该利用和把握
上一篇:艺考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如何做小程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